每餐紀錄進食量 助控體重保持健康

發佈時間: 2023/08/25

每餐紀錄進食量 助控體重保持健康

保持健康體重有助預防多種慢性疾病及癌症,但能貫徹每日保持均衡飲食及進行適量運動的人屈指可數。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社區營養服務部建議,病人可在每餐後,紀錄下各種食物的進食量,並對照個人化飲食分量交換餐單,決定下一餐的進食比例,以堅定體重控制目標,有效維持健康。

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社區營養服務部指,無形的藉口,例如「食埋今餐先減」、「大時大節忍唔到口」等,或有形的新興零食、廣告,均是阻礙健康飲食的「魔鬼」,驅使需體重控制的病人敗於食物手中,故利用飲食紀錄自我監察,提升健康飲食動力,十分重要。

自我監察不足與過量 下餐調整

當註冊營養師評估個別體重及營養狀況後,病人將獲得個人化的飲食分量交換餐單,餐單會表列出病人每天所需的進食量,讓他們清晰明白每天可進食五穀、蔬果、肉類、奶類的分量交換。然而,首次接受飲食輔導的病人,需花多點時間消化飲食交換餐單概念,單憑記憶記下餐單亦非持久及有效改善飲食方法。但於每餐膳後紀錄該餐的進食量,則將有助自我監察那些食物多吃了或未吃足,並於下一餐時加倍注意分量。

社區營養服務部又提到,飲食紀錄是註冊營養師為病人提供更「一矢中的」飲食策略的評估工具,因透過病人每次覆診時預備的飲食紀錄,便能更有效掌握他們難以實踐健康飲食的原因,並繼而更新餐單,務求讓病人在每次覆診時,獲得3至5個重點改善飲食方法,但營養師只是提供個人化飲食指導,以及為病友灌注支持和動力,最終能幫助改善身體健康的仍是病人自己。

長者或讀障童 可拍食物照參考

若想紀錄飲食,一般會採用書寫方法記下,但曾有不懂書寫的長者或患讀寫障礙的兒童難用文字紀錄飲食,故亦歡迎以相機拍下照片作參考。

社區營養服務部指,大部分能成功管理體重、血糖、血壓或其他長期病患的病人都有保持留下飲食紀錄的習慣,鼓勵病人「健康無捷徑,自己才是真正的健康管理員」。

美術:招潤洪

欄名: Healthy Life